迎冬小雪至,应节晚虹藏。11月25日,学校特邀重庆师范大学吴伟教授在仙女湖校区C208学术报告厅作专题为“抗战大后方红色音乐的理论构建”的红色文化讲座。现场座无虚席,近两百名师生聆听讲座,并与专家展开了积极互动交流,学术氛围浓厚。
吴伟教授从抗战大后方红色音乐的存在时空、文化属性和表现形态三个方面展开讲解。他说道,抗战时期,延安、重庆、上海、哈尔滨是苏联音乐在中国的主要传播地区。1937年11月底,国民政府西迁重庆。1938年,苏联驻中国大使馆迁到重庆。同时,有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(后改为“文工会”)的引导,苏联音乐文化在战时重庆通过广播、电影、音乐会、书信等途径得到广泛传播。1939年1月到抗战胜利,作为抗战大后方的以重庆为中心的广大西南地区,创作的大量红色音乐作品广泛流传于人民群众中,形式简单质朴,深受人民喜爱,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真理和幸福砥砺奋斗的追求,承载着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伟大的奋斗精神,是记录国家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史料。他说,党性是抗战大后方红色音乐的文化属性,并具有抗战及统战的特殊属性。其表现形态在于音乐创作、音乐表演、音乐教育、音乐传播和音乐研究(包括评论)。
“通过这些红色音乐交流,不仅提高了中国民众的音乐文化水平,更是激励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勇气,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。”吴伟说道,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也是红色音乐的百年发展史,广大的人民群众被发动起来,成为音乐的参与者和创造者,抗战重庆的“千人大合唱”“万人大合唱”便是生动写照。
以历史为脉络串联起激昂的歌曲,以歌声讲述历史的波澜壮阔,与会的师生们沉浸在红色经典的旋律之中,对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的精神信念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。他们纷纷表示,这次活动让他们收获满满,将坚定不移地学习党史,强化信仰,紧跟党的步伐,勤奋学习,努力实践,以实际行动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编辑:谢旻旻
一审:谢旻旻
二审:何 凯
三审:于永清